以“路长制”赋能路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凯发地址首页app

凯发地址首页app首页>公路频道>专题专栏>2024全省公路工作会议>经验交流 > 正文

以“路长制”赋能路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结合公路管、养体制分离后公路路产保护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近年来,隆回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紧紧抓住路长制这个牛鼻子,不断激发路产保护新活力,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全县公路管养效能、路况水平、路域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2021年,隆回县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隆回县路长制工作在全省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3年,隆回县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隆回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先后获评全省公路养护管理优秀单位”“全市干线公路养护工作先进单位公路路况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一、高位推动、高效运行,一盘棋推进路联管

(一)联动常态化。隆回县成立公路管养及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路长办)设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从县督查办、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各抽调一名业务骨干到县路长办集中办公。县委、县政府每季度召开1次路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职在家县级领导均参加会议。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员联合磋商,共同研究解决公路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压实了公路管养工作责任。

(二)工作程序化。路长制工作实施巡查、交办、督查、通报的工作流程,县路长办定期一对一推发路长巡路提示信息,各级路长常态巡路及时发现问题,县、乡、村三级路长办全面跟踪问效涉路问题处置。2023年,县路长办开展常规检查9次,会同县督查办开展专项督查3次,处置涉路问题150件,整治销号隐患点83处,省、市交办交通问题顽瘴痼疾公路风险路段整治任务完成率100%、合格率100%g320线隆回段成功创建为安全文明示范路。

(三)管理信息化。积极开发路长制管理系统,各级路长、管养责任人手机端均安装了路长制app,巡查发现的问题在手机上提交反馈,平台上实时处置,流程更简便、处置更高效。全县各条线路均安装了路长制公示牌,群众通过扫描公示牌上二维码可实时反馈路产损坏、路况隐患信息,实现了公路路况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集约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

二、分工明确、协作有序,一张网实现路共管

(一)形成网格管理新局面。抓机构整合和职能融合,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跨乡镇设立9个养护工区,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一乡镇一中队,负责全县国、省、县道公路养护管理和执法监管工作。严格落实乡村道乡村管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村道养护管理和路政执法工作,集中分散力量,模块化、区域化开展路产保护、公路养护、路政执法各项事务。

(二)构建执罚执收新秩序。为杜绝路产保护执罚”“执收职能交叉,中共隆回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在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三定方案中作出明确规定,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承担全县路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为路政许可提供技术支撑(含施工方案的评审);协助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采集涉及路政执法工作的考核评估数据;收取损坏公路、公路附属设施的赔补偿费专项用于恢复(修复)工作。为推进损产赔偿费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最大程度地挽回公共财产损失,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与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建立了公路路产联勤保护制度,即交警、交通执法人员在办理事故、违章车辆案件时,如涉及公路路产设施损坏的,需第一时间通知属地养护工区对损产设施进行现场勘察;在放行事故和违章车辆前应协助公路部门将损产赔补偿费足额征缴到位。2023年,通过交警、交通协助收取公路赔补偿费273428

(三)建立联动管理新举措。20223月,隆回县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隆回县普通公路养护与交通行政执法协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邵阳市率先建立公路养护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该办法明确,县交通运输局应当组织综合执法机构、公路建养机构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专项督查、重点巡查。其中,公路建养机构(含所辖养护工区)在日常养护巡查、安全生产例行巡查中发现涉及交通违法行为的,应以隐患告知书、涉路违法行为线索移送书的形式抄告综合执法机构;综合执法机构(含各乡镇执法中队)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路况隐患等情形的,应及时告知公路建养机构;综合执法机构、公路建养机构在检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属于交通运输行业职能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移送给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移送信息需同步抄告县路长办,由县路长办跟踪问效。该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联动管理,提高了公路养护、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

三、强化保障、确保闭环,一套拳提速路全管

(一)加强宣传保障。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方位开展路产保护工作宣传。各乡镇、街道通过乡村干部会议、开展专项执法活动等渠道,普及爱护公路、注重交通安全的政策和知识,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路长制的普遍共识和良好氛围,全面构建起县委县政府主导、部门(乡镇)主抓、各级路长主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公路路产管理新格局。

(二)加强政策保障。全面完善路长制考核办法,县督查办、县路长办对各乡镇、单位路长制工作履职情况进行月度检查评比,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考核结果与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公路修复性养护工程等专项资金和交通安全两站两员、公路路长制奖励经费挂钩,并同步综合运用到社会治理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公路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力量保障。深入统筹公路管养和道路交通安全两项工作,集合公安交警、公路养护、交通执法以及598名路长、2991名分路长力量,县、乡、村三级路长办对涉路问题统一调度处置,统一考核评定,有效形成工作闭环,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