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0 09:02 【字体: 】
今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纪念馆。总书记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数万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硬是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新时代的历史功绩!
“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在油画《陈树湘》前,停下来脚步,凝视良久。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湘江战役中,“绝命后卫师”红34师视死如归,终因寡不敌众,数千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苏醒后,他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红34师的官兵们大多是闽西子弟,即便地形不熟,他们仍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不放弃。”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黄利明说。
长汀县,吕太阳妹、黄水金生、丘老九子……宁化县,邱爵瑞、邱爵官、邱爵贤……上杭县,马德胜、吴振恩、陈四妹(女)……
桂林市灌阳县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内,34米高的红军墓冢,造型正是缀着五角星的红军帽,巍然屹立。墓壁上,英烈名熠熠生辉。
“我们曾派工作队前往江西、福建等地核实烈士姓名,一字一字地抄,仅找回2000多人的名单。”灌阳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吕辉说。
“您还想红军不?”
“想!”
广西桂林兴安县界首渡口,97岁的马有益老人,说话已有些吃力,可这个“想”字却说得很洪亮。
红军当年过江时,马有益不过10岁,却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那些红军好艰苦,脚上穿的是破烂的草把子(草鞋),拿枪的少,拿棍耙大刀的多;远处噼里啪啦打仗,头顶飞机乱炸,他们只得连夜过江;红军讲纪律,是好人,借去门板搭浮桥,都标好记号,还回去,搞坏了,就赔钱。
马有益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分肉给我们吃,我家还分过一块。”
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的谭政,曾写下《最后的一道封锁线》一文:“然而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整个红军七八万人,从敌人重重的封锁中,从容不迫的通过了,这就又一次地证明了我们这支军队是无坚不摧的,是不能战胜的,任何敌人的追击、堵击、截击计划都是徒然无效的。”
湘江战役,铸就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丰碑,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横扫千军如卷席。”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位于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里,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每块刻有编号的石头下面都安葬着红军烈士遗骸。
在兴安县溶江镇佑安村,84岁的徐昭英老人守候着屋后竹林红军烈士遗骸埋葬点,四十年如一日。“这些红军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每逢清明节和农历岁末,她总会来竹林里祭奠这些无名红军战士。
灌阳县新圩镇,这里曾是湘江战役前卫部队三大阻击战之一新圩阻击战的主战场,当年,红五师完成阻击任务后,由于形势紧迫来不及将救护所里的重伤员及时撤离和转移,100多名伤病红军战士被敌人残忍地丢进天然溶洞酒海井中,全部壮烈牺牲。
2017年8月,灌阳县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勘探打捞工作。“这不仅是给多年来寻亲的烈士遗属一个交代,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深刻教育。”灌阳县党史专家文东柏说。
“寻找遗骸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有太多烈士的遗骸还没有找到。”文东柏介绍,当时红十八团的一个连,百余名战士在水流坪地带全部战死。“你如果问当地百姓‘水流坪’在哪儿,有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但要问‘杀人槽’在哪儿,当地百姓都知道。”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2018年起,桂林市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走访红军当年经过的乡镇,在桂北地区的岩洞、暗河、山林里将散落的红军烈士遗骸收殓起来,将当年群众散埋的红军烈士遗骸发掘出来,新建或修缮纪念场所进行集中安葬。
2019年以来,灌阳县共发现51处红军烈士散葬点,发掘较完整遗骸17具,零散遗骸28箱、约2600块。这些曾经散葬在山野的烈士遗骸,经过清洗整理,统一迁葬到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主墓冢。
“寻找红军烈士遗骸的工作再难,我们也会继续找下去。”文东柏说。
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桂北大地,这片见证当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浴血奋战、突出重围的红色土地,今天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漫步村寨,放眼田野,告别贫困之后,当地干部群众正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再长征的动人故事。
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罗玲玲多年前就和丈夫王德利开始种植葡萄,从两三亩发展到现在的12亩。农闲时,家里人就外出打工,去年全家收入14万余元。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才湾镇毛竹山村,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总书记指出,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加有干劲了!我们要把葡萄种植得越来越好,也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罗玲玲说。
毛竹山村在80多年前经历了湘江战役的纷飞炮火。村干部王军荣说,过去这里因为贫穷,人们常说“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后来乡亲们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葡萄生长,于是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采取“党小组 理事会 基地 农户”的模式,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毛竹山村现在人均种植葡萄2亩左右。每年收完葡萄,村民们还可以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村民都富起来了,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王军荣说。
“现在我家开办农家乐,收入一年有50多万元吧。”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委龙塘寨的村民龙家友说。
龙塘寨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时经过的一个瑶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龙家友是龙塘寨发展农家乐的带头人,前些年很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后却没有地方吃饭住宿,他当时觉得是个机会,就想尝试一下。他把自家房子收拾好之后,找来一块木牌子,贴上一张红纸,写上“农家乐,有饭吃”几个字就挂出去,没想到当天就来了30多名游客。
龙家友办好农家乐的信心更足了。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整个寨子十来户人家都发展起了农家乐。
华江瑶族乡党委书记文万年说,过去的龙塘寨,多少代人都是“靠山吃山”,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传统的毛竹加工或者外出打工。如今,他们发现身边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红色遗迹、红色故事、红色传统相结合,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0日 01 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