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非现场执法新模式让治超更智慧【图】 -凯发地址首页app

当前位置: 凯发地址首页app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蓝山县非现场执法新模式让治超更智慧【图】

发布日期:2020-06-30 16:19
信息来源:省治超办
字号:【 】

近年来,蓝山县大力推进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实现了从传统治超向科技治超的跨越,让治超更智慧。通过非现场执法,该县车辆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执法效率明显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态势稳中向好。

抓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蓝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治超”工作,根据道路运输新形势,及时转变治超思路,站在得民心、保安全、促发展的高度,将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治超”工作,及时破解治超中的难点问题。完善制度,明确执法主体。制定《蓝山县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并实施治超非现场执法的通告》等文件,厘清了非现场执法的执法主体、处罚依据、自由裁量标准等问题,优化了路警联合执法模式,为推动非现场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强化督查,推进工作落实。将治超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考核内容,定期不定期对治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强化治超考核和责任追究,倒逼超限超载治理各项制度落地落实。

抓基础升级,“一张网”精准监测。科技治超全覆盖。g537长铺路段、s219新圩路段建设了2套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从不同视角自动抓拍车辆,留存完整的影像资料,动态自动称重均由省计量检测研究院依法检定合格。此外,将在g537线竹市路段、s571线白露塘路段安装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成后可实现科技治超县域全覆盖。建设信息平台。将检测站、动态检测点、源头企业、高速路口、流动检测车、路网等6个源头企业全部接入治超监控指挥中心平台,非现场区域电子抓拍设备同步接入交警信息平台,形成路警联合的科技治超格局。完善标志设施。在检测区域的路面边线增设防碾压物理措施,路面中心标划双黄线,科学增设其他标志标线,规范车辆行驶路径、速度。在现场,设置了非现场执法路段、严禁变道压线行驶、动态检测区域、电子监控区域、卸载场位置等告知牌,完整清晰告知违法信息。

抓联合执法,“一股劲”强化震慑。“不定时”巡查检查。公路、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不定时、不定点对g537线、s219s571线、高速路口等进行突击和流动巡查。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源头企业进行巡查,督促源头企业做好自查自纠及问题整改工作。“多方式”联合治超。坚持固定治超、流动治超相结合和路面联合执法、治超非现场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联合治超力度,通过建立微信和qq群,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通报治超动态和进展,让超限车辆无处逃、不敢超。“严标准”依法处理。对超限超载车辆,实行现场先卸载,及时消除违法行为后再处罚;对故意遮挡车牌、冲关逃检的超限超载车辆,坚决严厉打击,顶格处理;对3个月未主动接受调查处理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异地车国内,实施违法信息抄告制度,将违法车辆信息抄告给车籍所在地管理机构,实行异地处理。

抓结果运用,“一条龙”提升效率。加强源头企业监管。抓住货运源头治理关键点,规范货车装载行为,实现货运源头与治超工作无缝对接,基本形成全方位、无盲区的科技治超监控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把超限超载堵在运输源头,实现了源头治超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注重系统数据运用。一方面,借助下载到手机的公路治超电子监控系统信息,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在巡查过程中若碰到有违法超限超载记录的车辆,一律查扣处理。另一方面,对所有现场查处的车辆与非现场执法数据再核实,如有多次违法超限记录,在处理的时候所有违法记录都一并处理,绝不放过一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非现场执法工作开展以来,未出现一起因检测或处理失误而引发的投诉和争议事件。及时告知车主信息。充分发挥“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效能,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检测数据的整理筛选,通过发送短信、邮寄挂号信等方式,通知违法车主、当事人前来接受处罚。同时,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定期对违法车辆信息进行公示,警示督促违法车辆当事人主动接受处理。

截至目前,蓝山县共检测货运车辆20.18万台,非现场执法立案1070台,本地违法车辆结案率达到80%。主动接受处理的占已结案的60%;根据现场提示主动进站卸载消除违法行为的251台。交警部门对未按规定行驶行为查处915起,查处遮挡号牌、无牌等逃避检测的行为25起,驾驶证记分4279分。

网站地图